AMA #15 _ 在区块链公司实习是什么体验?

admin 2024-10-25 561次阅读

imToken 是一款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数字资产管理工具[ZB],帮助你安全管理BTC, ETH, ATOM, EOS, TRX, CKB, BCH, LTC, DOT, KSM, FIL, XTZ 资产,同时支持去中心化币币兑换功能 ...

token平台_token 权限管理·(中国)官方网站_token官网下载

token官网下载

-零-老思点评

token平台

这次请到同学李晨曦,来和大家分享。同学们比较拘束,问得较多的东西,是产品和技术,其实这并不是初衷。晨曦刚从 实习回来,更多的是希望能聊一些实习的经历,从创业公司的氛围,到不同背景的人如何协作,是我们比较感兴趣的。 是众多区块链团队中的清流,技术根基扎实,又兼具济世情怀,成立一年多专注在产品研发上,传播工作相对较少。CEO 敬宓路过香港的时候,也和同学们做过一次 AMA,笔记见。晨曦趁寒假的时间,在这个团队实习了一个月,带回来一手信息,回答“在区块链公司是什么体验”这个问题。

这也算是“体验式报道”的一部分。学习区块链相关的知识,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自己获取、鉴别、整理信息的机制。一个项目,从网站上看到的可以全是假的,跟其团队成员,或者相关人员聊过之后,才明白其核心逻辑是什么。越接近信源,就越接近事实。从事实到真相,需要的并不是大量事实,这不是一个量变可以导致质变的过程。从事实到真相,缺少的是观点。众多观点的交融,对和错的碰撞,最后形成了共识,或者统计意义上的共识,这就是真相。

在GB的体系中,所谓历史,就是最多人(硅基人)相信的那个版本。所谓历史,就是参与主体的集体记忆( )中,最清晰的那个切面。——《追寻中本聪》

说回实习体验,同学们可以从关注互联网公司的文化开始。互联网公司,特别是最近5年的新创公司,在对冲突的理解上,是不同于传统组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公司是提倡冲突的。一个零冲突的工作环境是不存在的。有的组织表面上一片祥和,结果背面是暗流涌动。这种情况,还不如放到台面上的冲突。冲突的发生是必然的,重要的是冲突解决的方式。这时候,用户调研、数据驱动、小步快跑、二八原理等思想就会起作用。比如晨曦提到一个案例,关乎文章标题中一个核心词的使用。究竟是走正统路线,还是尝试出奇制胜,传媒人和工程师有不同的第一立场。为了达成一致,做一个简单的用户调研就可以了。这样的解决方法,就强过冗长的哲学之争。哲学争执的最终结果,往往是让路与经验和权威,可能得到的结果并不差,但限制了更好的可能性。

良性的冲突,是组织生活的调剂,是组织长期能力的试金石。一个组织如果极度回避(台面上的)冲突,则容易停滞不前。互联网,就是在种种冲突下,神速发展。

关于个人好恶,老教育家孔子是有类似的态度:“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仁,是儒家弟子修炼的终极目标。而怎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仁”呢?条件之一,就是要能正确地喜欢和憎恶人。我们取个逆否命题。如果不能正确地喜欢和憎恶人,则不能称之为仁。所以孔子是很讨厌没有态度的“老好人“,把他们叫做”乡愿“:乡原(愿),德之贼也。这些没有态度的人,对每个人都一样的好,对每件事都不置可否,最终会导致一个组织失去有效信号,只剩下噪音。可惜的是,几千年下来,这些细节都失传了,留下很多浮于表面的误读。最典型的就是《中庸》吧。大多数人只看过标题,没看过内容。至于行动,往往是立《中庸》之牌,行乡愿之实。

关于区块链公司、互联网公司,还是不少可以谈的。学习一个领域,不仅是具体的技术,还有滋生这种技术的文化与历史背景。这些议题,我们就留到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慢慢聊。想深度学习的同学,可以参与浸会大学的 的课程,接受少量 Audit,不接受 Sit-in (见)。课程会有很重的 Flip 和 Peer 元素,所以对参与者,哪怕是 Audit 的同学,都有基本的工作量要求。如果想浅尝则止,建立一些基本了解,无法承诺参与强度,可以继续追服老思的 AMA 系列。未来会有更多资深的从业者,来和大家交流。

好了,下面是同学时间。

-壹-

区块链公司实习一瞥:当传媒人撞上程序员们

—— by Gabi

这次 AMA 主要是晨曦同学分享了他在区块链公司的一些实习经历和心得。 他寒假实习所在的创业公司 , 创始人曾经是迅雷副总裁,团队规模 15 人左右,多是年轻的程序员,只有两个女生。 晨曦提到公司的管理非常扁平化,第一天他是被老板叫起来的,平常程序员们的娱乐休闲时间会一起打打王者荣耀,最后一个星期他们经常一起出去吃饭,平常有问题可以随时问,这大概就是创业公司的优势之一。

因为实习公司的背景大多是程序员出身,晨曦还提到一个矛盾之处。有一次他想用“野生的数据库“这个作为标题,“野生”这个词可能会更加吸睛和有爆点,传播力度更广,但是程序员出身的创始人却认为,这个不够准确,略为夸张。晨曦最后还是改了过来。这也引发了一些实习中的思考… 这时候,pili 老师说到有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做用户调研。问问其他人,特别是用户的看法。

后来,pili 还提到 TED 有一个视频,讲 why,how,what。据说工程师总喜欢从 How 这个层面来想问题,而一般擅长传播,表达情怀的人,或者说擅于大家激励大家的领导人会着重于讲 why, 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东西,它到底有什么意义。比如一本杂志的发刊词,比如老罗,都是看重讲 why 的。我们学传播、传媒的人,也许应该擅长讲 why,但是也要去理解 how。

晨曦实习的公司,是做 SQL 数据库,主要是针对 B 端企业,比如物联网,车联网,帮助他们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中心化数据存储的痛点。结合他所分享的和之前写的微信文章,中心化数据有几大缺点:会让阿里云等大企业造成垄断,个人和企业的数据隐私无法得到保障;粗粒度的访问权限,不可以进行细粒度的权限管理,这样分享信息得把所有信息都分享出去。并且,因为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公开透明性,这样比如在财务方面花的每一笔钱都会清楚记在链上…

除了自己的公司,实习中,晨曦还接触到一些别的区块链公司,他觉得有些公司好像是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他举了一个做区块链游戏的例子,该游戏运用了区块链概念,但是游戏不好玩。我很认同晨曦的感悟。一个游戏公司,做的游戏不好玩,那还搞啥咧,张小龙也说过,互联网和技术应该只是最好的工具,而作为一个产品,守住一个产品的底线就很难得。

张小龙原话:

1.互联网人的使命不应该是让所有人除了吃喝拉撒,把时间都花在看手机上面,而应该作为最好的工具。

2.微信的与众不同并不是想一些特别的方法与众不同imToken下载,而是它守住产品的底线就与众不同了。因为更多的产品并不把自己的产品当作一个产品来看待,或者说也不把他的用户当作用户来看待。而微信只是做到了这样一些基本的点。)

-贰-文科生对区块链的初试探

—— by YAO

下载了一个新上线的 APP,注册之后跳过了那一大长串根本没有耐心读下去的用户政策与协议,直接点了“同意”。这个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用户信息被储存在哪里?很多公司可能会选择阿里云。这种情况下,数据始终被放在了阿里云token 权限管理·(中国)官方网站,用户够也够不到摸也摸不着,想保护也保护不了。如果有一天阿里云的数据库出现 bug 或者被攻击导致数据泄露了呢?那第二个第三个脸书可能就出现了……

利用区块链或许可以解决安全和隐私问题。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以密码学为基础,区块链数据库看起来仿佛很完美,其实也面临着几个痛点。随着 5G 的到来,数据储存处理需求上升,中心的计算负荷过大,数据传输受阻。假设采用边缘计算法,先处理一部分数据,再汇集成信息进行储存。这种分布式存储的情况下,每个节点都需要处理,不是每个节点都同步进行,所以这就导致了一致性和可用性不能同时保证。根据 CAP 定理(、、 ),分布式系统[编注:在存在网络分割可能性的前提下]最多只能满足 CAP 三项中的两项。以上班打卡为例子,有的人选择的是牺牲一致性()来达到另外两项,但即便过程中没有一致性,仍然还是会有最终一致性。

尽管如此,区块链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应用空间。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晨曦举的两个例子:游戏玩家的资产上链,可以让玩家在多年之后仍然可以和别人产生交易;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投资交易可以让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公开,避免做假账的情况发生。 Pili 老师的新书《追寻中本聪》的扉页上印着这句话:“未来献给当下”。也许中本聪是谁根本不重要,但是区块链未来会和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碰撞,想想就觉得好兴奋。哈哈,这大概是程序员的情怀? PS:听晨曦分享自己的实习经验后,我发现原来文科生和程序员之间也是可以和谐共处的,重点在于你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感”。

-叁-

群体蛰伏的寒冬

—— by 园子

本次 AMA 晨曦分享了他在 一个月实习 PR 的经历和收获。听完之后觉得这次机会非常珍贵,一是这个公司现在是国内唯一一家在实现区块链数据库的创业公司,仍处在融资阶段,资金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公司的成分“根正苗红”,15个员工,除了两个女员工负责人事和财务,其余几乎都是开发经验丰富的程序员,不乏知乎大佬,CEO 还是前迅雷副总裁。二是他在公司的深圳分部实习,公司在小区里租了一个房子,客厅是办公间,卧室可休息,在实习阶段他可以和其他人紧密相处,见证了公司车轮滚动般的工作机制,工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情,不知道这种弹性机制和扁平化管理是不是互联网公司创业期的常见模式。

他的工作主要任务就是管理微信公众号,每周一篇文章,实习结束后他通过 的形式继续实习,他也说虽然在学校和老师学习了一个学期的 ,但去了之后诸多技术的任务都做不了,而我听的时候也觉得名词如 CAP、Token、COW、COL 等过于专业了。但公众号的主要受众都是程序员,所以也不需要在专业性上进行妥协,对于只是对区块链好奇读者,就需要一些时间去学习了。

他说,出于公司融资需要,会针对客户出一些文章,希望能存在某个能打动客户的点,最大化公众号传播的效用。这个时候老师提到了一个 TED,叫“why how what”,why 是从 CEO 角度提出的理念,很多程序员会为了自己信服的理念去做薪资没有那么优厚的工作,how 是由管理层提出的如何去实践的方法, what 则是去执行。所以我想起了上次去阿里分享看到阿里云的广告词,“阿里云,为了不能计算的价值。”人们对大数据、云计算之类的科技刻板印象就是在计算里慢慢将人异化,这个广告词就有一两拨千金的作用。 而区块链在 why 上的效用,就是注重客户隐私,让他们的数据安全稳定,根据用户意愿在一致性和可用性做到最好。他们公司在做的服务车联网和 在 why 上有先天的优势,技术经验也很过硬,在群体蛰伏的寒冬还能蓄精养锐的公司,一定能迎来春天。

-肆-

原教旨主义与区块链

—— by Aries

1、在从布拉格的机场去酒店的路上,看到很多 news 的招牌,但是后悔没有和当地媒体多交流一下。在我做 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网站叫 ,它做的是众筹新闻,而捷克的媒体 TOL 也提到过他们很注重众筹新闻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本身有很多优势,如果应用到众筹新闻上,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尝试。和美国的商业性质不同,欧洲的区块链很活跃,他们擅长把工艺性和商业挂钩,信奉原教旨主义,这样的人做事情,总是能自然而然做得好而赚钱。难怪,去意大利看到那些美妙的艺术作品, 不住地赞叹,想象画家和雕刻家们最开始该是站在一种艺术的高度去完成它的,倘若仅仅只是为了讨好甲方(那时候的国王或者贵族),为了赚钱,今天的我们就不会为此旷世神作而惊叹了。

2、本次 AMA 李晨曦为我们分享了他在区块链公司 实习做 PR 的经历和心得。 他寒假在互联网公司实习了一个月,主要工作是维护公众号,写文章,改改 PPT,翻译一下材料。感觉很美好。公司团队总共不到15人,小而美,同事都很厉害,大部分都是程序员,2 个女生,管理扁平化。老板是前迅雷副总裁,人脉资源应该很多,也很接地气,偶尔还会带着大家一起打打王者荣耀,开发经验和实力很过硬。公司还在创业前期,主要是 B2B 的模式,客户对象包括车联网和物联网有关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往往对存储的需求很大。客户之一:猛犸充电桩,全国有 40W 个,隔几秒就有新数据上传,用分布式存储来调整,可以减少中心服务器的负荷。

通过区块链和边缘计算的技术解决问题,处理数据, 是组织过后的 data。分布式存储降低中心的负荷。客户自己可以选择和调控一致性的强弱,这是当下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痛点与解决需求。其中提到 CAP 的理念 、、 网络被分割的前提下,一致性和可用性没法同时保证,进去以后会进入不同的机器,互联网只能二选一。 会被更多地强调。

他们用区块链重新构建数据库以后有什么意义:一般的企业把很多数据包括公司财务都放进了阿里云和腾讯云,企业的数据隐私不够安全。比如一家做 app 的公司收集到了很多用户信息,数据量比较大,把数据信息都放上阿里云,有朝一日公司业务做大了,有可能会被阿里云并购,也不安全。比如 FB,万豪等数据泄漏,公司数据库一旦出现 BUG,泄漏后果很严重。

晨曦还接触了其他做区块链的公司,他们有一点点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有一个区块链游戏,把区块链技术放上去,游戏里所有的钱可以换取 token,所有收益可以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但是不好玩。游戏的精髓就是好玩啊,都不好玩了还做什么游戏。然而这种模式在硅谷收到很多投资者的追捧。

现在国内做得大的游戏公司,网易暴雪、腾讯阿里等,把游戏数据放在服务器里面,玩游戏的等级、装备成就等是玩家的资产,资产是一个游戏的象征,但是一旦服务器崩坏,这些资产会全部清零,区块链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个问题。

晨曦的心得:实习的时候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定位,同事们都差不多大,其他人都很专业,晨曦虽然学了一学期 可视化分析爬取的运用,却也干不了技术的活,感受到了落差。一个小插曲,他当时写一篇稿子是中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分享,把视频整理成文章,起标题的时候演讲人说我们是野生数据库,把这个写到里题目里,老板和同事却觉得有点“野生”这个词带有贬义,不能用。这里反应出了传播和科技圈的 gap,他的出发点是想找到爆点,但是工程师们更注重准确性,就导致这个题目最终没有被采纳。[讲者注: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想出一个既严谨,又让工程师们感觉有爆点的题目,这个是在科技公司做 PR 的正确姿势]工作中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来考虑传播效果,而不是为了噱头而传播。考虑到公众号的粉丝百分之八十都是男性,因此这个圈子的文章你懂得。为什么会比喻成野生,因为一般数据库不会直接暴露端口,怕引来恶意攻击,但是他们敢暴露而且可以保证安全,所以称之为野生,然而用这样的词汇圈内人会误以为这个数据库不专业。

因此,互联网要吸纳用户的思考,一篇文章也是产品,如何让文章传播效果最大化,非常重要。中心化做广告很容易,但是去中心化,做广告就不容易了,都没有全网的数据。区块链有可能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加密信息,代入 token 等。

3.数据库有身份验证,鉴权等等。具备区块链特性的数据库运用到金融融资里面会很有帮助,请审计团队来审核融资的过程,细化权限管理,会有一个权限,一部分给审计团队看,另一部分给投资方看,另一部分给我看。每一笔账都放在上面,避免了做假账。但是我也可以不写入账本,所以技术再牛逼也干不过人啊。

上链是一件大事,很关键。因此很多社区/公司上链都会发布新闻。去年11月30日 上 IPFS 的时候很多风声是说上链了,IPFS 是一种分散式储存和共用档案的网络传输协定,和区块链有区别,但人们往往把它和区块链拿在一起说。但其实这个和上链也不一样,他们的官方说法是IPFS,但是内部人员可能会故意模糊词汇,用不准确的传播来扩大影响力。上链以后内部的算法和内容都不能随便更改,必须要所有节点投票一起来改,上链不能太轻易。

老师提到一个 TED,叫 why how what? why 从整个行业出发,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由 CEO 来思考,how 是如何去做,由管理层思考,what 是执行的人。例如 和端传媒的发刊词,都写得很有感染力。每个时间节点的传播动作从外开始。

why 其实是最重要的,创业初期,如何吸引到更有能力有趣的人,让大家来跟你一起做 how,众人的智慧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口号式的感染力非常不一样。媒体人要在此处发挥长处,包装自己的初衷。工程师喜欢讲 how,然后受 why 的吸引,要很 by-in 你做的事情,先谈情怀,站位高了,感染力就强了,做出来的东西也会迥然不同。

-伍-

媒体人在区块链行业中的角色

—— by Micky

1 月 13 日在深圳的 AMA,晨曦同学分享了他假期在区块链公司的实习经历; 晨曦同学所实习的公司正在开发名为 的项目,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 SQL 数据库;针对目前企业级用户使用中心化数据库的几大痛点,如:数据库管理员拥有过高权限,托管方缺乏公信力,粗粒度访问权限等,区块链数据库 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区块链技术能够为互联网公司解决实际问题,且数字货币作为投资产品尚不为大众所熟知,这些使我个人对区块链行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而作为媒体背景的学生,我更关心的问题是:缺乏开发技术背景的我们能在区块链行业中做什么?

胡老师提到一个想法:在一家公司创造产品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往往只考虑 how 层面的问题,针对企业领航者的要求,给出对应的解决办法;而决策者则更需要考虑 why 层面的问题,一个项目为什么要做,除了完成任务本身,在情怀层面,精神层面,有什么价值,意义必须要去实现它;苹果的乔布斯,特斯拉的马斯克,锤子手机的老罗,这些企业家自身都具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善于为企业目标赋予超越产品的情怀价值,以此激励员工,吸引消费者;然而并非每个企业的领航者都具备这种贩卖情怀的包装能力,作为媒体从业者,在对区块链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致力于帮助企业解决“why”的问题:如何将为一个区块链项目披上情怀的外衣,吸引到更优质的员工和更充足的客户资源,或许可以成为我们未来的工作内容和探索方向;

-陆-

卖产品还是卖信念?

—— by 爱看星星的泰山

在这场 AMA 里,pill 老师提到了一场关于“说服”的 TED 演讲。演讲围绕一个 why how what 的模型展开。这是一个由三个圆圈组成的模型,why 是内核,其外的第一层是 how,第二层是 what。大多数人思考的方式都是由外到里,从 what 到 why。那些真正从 why 开始思考的人,成为了领袖,激励并带领着一群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人前进。Pill 老师把这个模型对应到公司的人员架构当中,what 这一层是基础员工,How 这一层我们需要去分析问题,拆解问题,结合自身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当我不再先入为主告诉顾客什么是好的,而是先探寻顾客需求再结合的产品和服务给到顾客解决方案的时候,顾客的体验会好很多,这从顾客离开时的状态和 NPS 问卷的分数上都可以体现出来。 每一个传播动作都是从 Why 开始的,让受众为你的产品买单,尤其当你面对的受众是学历阅历水平相对较高的人,这很难。 演讲的最后一句话:

Those who start with "why" that have the to those them or find who them.

token官网下载_token平台_token 权限管理·(中国)官方网站

refs:

·Great .

—— 品牌建设由 支持

token 权限管理·(中国)官方网站_token平台_token官网下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